有點意外現在繁體漢字的Ulysses介紹文並不多。我2014年看到公司一位資深Mac user在用,試用後就購買了。對「文字工作者」(器官化的寫手、記者、編輯、翻譯、輕量EPUB生產者)來說,這是能大幅提高生產力的軟體。

內容與形式分離

開啟Word/Pages,開始打字--這並不是好習慣。Word/Pages雖然被歸類為「文字處理器」,其實是輕量排版軟體,而且設計上並未明確區分內容(包括文字、連結、註腳等在內)與形式(版式、輸出格式等),往往造成:

  1. 要建立內容的階層,竟然不得不假借排版的階層。
    這在做摘要時最明顯:論點一定有階層,有原文照引,有引言。在Word/Pages中,你只能用「標題N」、「內文」等樣式權充內容的階層。Markdown這種輕量標記語言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誕生的。
  2. 同樣的內容要輸出成不同格式時,常常要耗費額外心力調校。
    譬如用Word打一篇文章,輸出成PDF還勉強,若要輸出成EPUB馬上沒輒。
  3. 以檔案為單位並非最佳的內容管理方式。
    我認為對內容來說,最適合的單位是圍繞著概念的一塊文字。當然這見仁見智。不過當你習慣以Ulysses的sheet(紙片)為單位,每個單位都可以上標籤、融合、分割,你會發現搜尋材料、組織成篇的過程,遠比過去以檔案為單位更快。
  4. 接手處理形式的工作者要耗費額外心思,處理多餘的形式設定。
    惡名昭彰的例子是段落按兩下空白鍵來空兩格。

以Markdown為基礎的Ulysses對這四點提出了值得考慮的解決方案。

Markdown的好處

在Ulysses中可直接運用Markdown來書寫,一個#就表示一層標題,可遞進到第六層,>開頭的段落即是引言(詳情不贅)。配合擴增語法,圖片、影片、超連結等資訊都可整合進來。如此可輕易建立內容的結構,又兼顧各種資訊類型。

按⌘9即可看到所有支援的標記類別,初期不熟可以選取文字再點選。

當要輸出不同格式時,這些結構可以轉換成不同的樣式,套上不同的段距、行距、顏色、字級、字重來呈現。Ulysses支援輸出成純文字/HTML/EPUB/DOCX/PDF/直接發布在Medium,除純文字和直發Medium外,其餘皆可預先設定好樣式。

左下角的Get more styles會帶你到Ulysses的樣式檔分享網站,你可以挑喜歡的樣式來用/改。

往後只要按⌘6開啟輸出面板,選擇輸出格式和樣式(可預覽),內容就轉成相應的格式了。

Ulysses還有三個擴充的標記非常實用:

  • (img):直接打這幾個字(半形左括號、i、m、g、半形右括號)就會跳出一個視窗讓你插入圖片連結,或直接拖曳圖片進Ulysses。
  • (vid):同理,處理影片。
  • (fn):註腳,像我這種囉嗦的人簡直愛死了

配合恰當的樣式,輸出成DOCX:

省時省力,精緻美觀,願意花心力的話各種樣式皆可微調。

對編輯來說,Ulysses支援Markdown XL語法中的++行內註記++、{{眉批}}、||刪去||等內容結構項目,可能還無法取代Word的追蹤修訂,但可以想見個人做摘要、約定好使用Ulysses的團隊內部,均有可發揮之處。


預先制定輸出格式

可分成兩部分:

  1. HTML/EPUB
    使用CSS
  2. DOCX/PDF
    使用Ulysses自家的語法

HTML:給做摘要的人

我出身很看重讀書與做摘要的科系,以前做摘要常困擾於:

  1. 作者引用別人講的話(二度引用),我就得用到雙引號,但當我未來寫文章要從這份摘要取材時,還得把雙引號改回單引號。
  2. 有些作者廢話多,我寧可自己重述,但還是有些句子想照引,惟不希望引號妨礙閱讀。
  3. 精讀有時會做到逐段摘,需要區分大塊的原文與我自己大塊的思考過程。

此外,還會有要把摘要輸出成不同格式以分享或留存。改用Ulysses後,以上幾個問題都有簡單解法。

照錄原文一、兩句就當成「原始碼」看待,用這是原文。照錄原文三句以上乃至整段就當成HTML區塊元素,用

這是引文

自己的思考過程用++行內註記++和{{眉批}}處理。

然後在CSS中指定不同樣式給摘要中使用到的元素。輸出HTML、輸出到剪貼簿,貼到Evernote去,結構與呈現兼顧的筆記就完成了。講起來複雜,但這都是花一次心力預備即可的事情,往後手放在鍵盤上收割。

EPUB:給做輕量EPUB的人

譬如有這麼一些文章想集成EPUB格式輸出:

只要全部選起來,⌘6,選EPUB格式,可以用預設、網友分享或自己寫的樣式檔,Ulysses就會生成EPUB 3的檔案。

資訊管理

每張紙片都可以加入關鍵字和筆記,作為輕量的學術管理軟體也堪用。

此外,Ulysses的搜尋功能可以針對個別標記。所以可以做到:

  • 我曾經下過哪些內含「吃屎」兩字的大標題
  • 我曾經在哪些註腳內引用過哪些書
    只要有養成習慣,書目一律加《》,這就很容易
  • 我自己做的筆記當中有提到「耦合」兩字的段落

諸如此類,脈絡化的搜尋。如果能支援Regular Expression的話就太好了。


思考過的UI/UX設計

前文專注於內容生產的相關功能,但對於一支軟體好用與否的感覺,介面設計可能比功能還重要。不過這部份自己下載體驗一下即可。茲列幾項個人欣賞、偏好之處:

  • 文字編輯的字體、行高、段距均可設定:這與最後輸出時呈現的狀態無關,單純是工作過程自己看了順眼。
  • Markdown標記的顏色等均可設定。
  • 三欄式的介面,由左至右:第一欄樹狀區分內容所在位置與「紙片群」階層、第二欄為該紙片群內的紙片,第三欄為輸入的區塊。第一、二欄可隨使用需要收合。
  • 秉持OS X的熱鍵精神,手不用移到觸控板上即可完成大部分工作:這是生產力之本。

UX的部份牽涉到老用戶對歷次改版的感受,大致是越來越滿意的,就不贅述。

如果你年復一年與文字為伍,而且需要應對數位化的各種媒介與格式,那麼Ulysses應該是Mac上值得考慮的軟體。


本文在Ulysses撰寫編輯後直接發佈到Medium,惜Medium沒有「原始碼」的樣式,標題也只有兩層。另外未縮截圖,妨礙閱讀,不好意思。

Photo by Owen CL on Unsplash